文章内容是10篇关于「国际会议论文」的教学学习范文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教学学习中写国际会议论文相关文档的时候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助你解决相关写作问题。
no.1 国际会议论文-第1篇
【关键词】国际会议;文化差异;参会者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会议产业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已迅速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在会议产业中,大型国际会议又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往往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已经被国际上公认为现代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和高级形式。
国际会议的参会者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国家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对会议产品的需求点不一样,文化差异往往是导致跨文化交际或跨文化消费产品推广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作为大型国际会议的主办方来说,明确参会者国家文化差异,能够在会议筹备过程中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会者,以他们各自不同的诉求点出发,在会议营销和会议活动安排方面有的放矢。
本文从主要文化差异维度入手,分析文化差异使潜在参会者在面对国际会议时的不同选择倾向。
二、国际会议和国际会议市场现状
1、国际会议的概念
对会议的划分有多种标准,本文按照会议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和影响力,分为国际会议和国内会议。那么具体何为国际会议,纳入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统计范畴的国际协会会议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1)主办单位只能是国际协会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协会;(2)至少有50个参会者;(3)必须定期召开;(4)必须在3个或3个以上的国家轮流举办。
按照国际社团组织联盟(uia)的国际会议标准,至少有300个参会者,国外参加者至少占总量的40%,参加会议的国家至少有5个,最短会期为3天。
我国目前尚无国际会议权威统计标准。
2、国际会议市场现状
过去十年间,全球国际会议的数量不断增长,已经由2002年的每年6155个国际会议,增长到2010年的历史最高水平10406个,2011年,由于全球经济下滑,全年举办国际协会会议10070个。
在2013年11月召开的第52届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的年会上,该组织公2012年接接待国际会议数量的全球城市排名中,北京以接待109个国际会议的成绩列居全球第13位,在亚太排名第二,仅次于新加坡。2012年,中国接待的国际会议数量总数为311个,在全球排第10位,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在北京举办。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会展城市以外,近年来,不少大型国际会议频频光临西部会展之都――成都,随着《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两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会在2013年齐聚蓉城,成都成为了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一个在同一年度吸引两大盛会落户的城市。此前,仅有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泰国曼谷分别在不同年度举办过两大盛会。
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的有关专家曾指出,中国有可能成为21世纪国际会议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图1 icca统计的国际会议数量走势
三、文化差异维度分析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他对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文化进行过调查、分析、比较,得出了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五个文化尺度:权利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度与女性度、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这五个维度文化维度有利于帮助跨文化管理者更加明晰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由于前四个维度在国家文化差异中较为明显,所以对这四个维度进行具体阐述和分析。
权利距离是指在一个组织或社会中,权利的集中程度和领导的独裁程度以及社会对权利分配不平等情况所能接受的程度。高权利距离的文化价值中,消费者注重身份、品味、地位的追求,注重对产品心理价值的追求,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心理暗示,赢得社会和个人对自己的肯定和尊重。
所谓的“不确定性避免”是指在一个社会感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程度,并试图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的规则,不容忍偏离的观点和行为,相信绝对知识和专家评定等手段来避免这些情景。表现最明显的国家应当是日本。相反,美国是一个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人们较容易接受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能够接受更多的意见,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一维度也是全球性文化范畴中截然对立的两大文化。个人主义是指一种比较松散的组织结构,每个人重视自己的需要并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而集体主义则是指一种紧密的社会组织,群体之内的成员希望能够互相帮助和关心,但同时也对该群体保持绝对的忠诚。
男性度和女性度是指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是男性价值观占优势还是女性价值观占优势。在男性气质突出的国家中,社会竞争意识强烈,成功的尺度就是财富功名,社会鼓励和赞赏工作狂,其文化强调公平、竞争,注重工作绩效。最典型的代表是日本。而在女性气质突出的国家中,其文化强调和谐、平等、团结,人们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占有,而是心灵的沟通,关注生活质量,信奉工作是为了生活。
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哪怕是在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都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所以本文只选取东西方文化为比较对象,通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总结出以东西方文化的特点,如图2所示。
图2 东西方文化特点比较
四、文化对国际会议产品消费倾向的影响
以上通过霍夫斯泰德文化差异维度分析可知,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会者由于受其各个国家根深蒂固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在跨文化消费中会表现出一些明显不同的消费倾向和选择。那么对国际会议市场这种新兴的跨文化消费形式来说,文化在参会者参会决策过程中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是从不同维度来分析文化对国际会议产品消费倾向的影响。
1、权利距离维度。在权利距离大的文化价值中,如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人们对上级、对权威有一种强烈的依附感和崇拜感,并且把这种依附感和崇拜感认为理所当然。在这种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在选择会议产品时,会有一种“象征性”消费,对会议产品会有一种“心里价值”的追求,即参加某个重要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可以获得一种社会心理暗示,赢得社会和个人对自己的肯定和尊重。比如中国的会议在宣传或者在评价其效果时,都会列举某权威专家或领导人出席会议,或者是说明此次会议在国际上或者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以此来激起参会者对会议产品的购买欲。而权利距离小的文化中,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人们不是很看着权利而更看重个人的能力的发挥,对权威追捧和崇拜的程度要小得多。因此这种文化背景的潜在参会者在选择会议产品时,关注点不在会议有多大的影响力或者有多少权威专家参加,更多的是从自身职业发展或学术发展来的角度来衡量此次会议,进而决定是否参加。
2、不确定性避免维度。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强的东方文化中,人们会对未来不确定性或模糊的场景感到威胁,在消费方式上更是会货比三家,谨慎选择,对新颖的事物会保持谨慎的态度并且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受这种文化影响的潜在参会者在参会决策时,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会议时间是否冲突、目的地是否安全、是否有语言交流障碍、签证是否方便等等,因此会更加周全的考虑是否参加一次远程跨国会议。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弱的西方文化中,由于人们习惯接受新的环境和产品,所以在参加远程跨国会议时,不会有太强的恐惧感和陌生感,相反会对不太了解的地方或事物跃跃欲试,乐于亲身体验和挑战新奇的东西。
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东方文化呈明显的集体主义,在消费方式上具有一定的从众性,在对国际会议产品的选择,也往往是以团体或者某种紧密的组织为代表一起参会。所以在跨国参会行为上往往也体现出强烈的集体色彩,而个人行为或意志会受到抑制。西方文化具有浓烈的个人主义。人们喜欢按照自己的观念进行消费,表现出与众不同以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在国际会议产品的选择也主要从个人的立场考虑,偏好新颖的会议活动安排。
4、男性度/女性度维度。在女性价值观占优势的东方文化中,人们不急功近利而更多关注生活品质,消费者比较注重产品的内在文化和一些列附加值。因此在参会决策时候,除了会议本身内容以外,会更多关心会后康乐活动或者旅游安排。因为这种文化中,人们信奉的是工作是为了生活。而在男性价值观占优势的西方文化强调的是工作的结果,而不是工作的过程。比如美国偏爱的快餐文化中就可以看出他们更重视方便、快捷、高效。因此在选择会议产品时,还是最看着会议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而很少考虑除了会议内容本身以外,还能在这过程中享受工作以外的事情。
五、启示及总结
鉴于我国国际会议市场的蓬勃发展,本文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入手,从参会者的角度来分析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参会者对国际会议产品的选择。分析得出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参会者在对会议产品选择时候的不同需求。西方参会者更多的是从自身职业发展角度出发,关注国际会议本质的内容,注重快捷、高效。对会议无关的因素考虑得比较少。而以中国为代表东方文化参会者更会被会议本身的影响力或者参会专家的权威性所吸引,偏爱会后的旅游活动,而且参会行为带有集体色彩。
对于目前的国际会议主办方来说,面对有较大文化差异的潜在参会者,在营销方式或者活动安排方面应该区别对待,以他们实际的需求点出发,更有侧重和针对性的去进行国际会议的筹备、营销和活动安排。
【参考文献】
[1] oppermann m,chon k s.convention particip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1) :178-191.
[2] zhang h q,leung v,qu h. arefined 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convention participation decision-making[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4):1123-1127.
[3]郭英之,王云龙。会展概论[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4]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会议产业统计体系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no.2 国际会议论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地理区域;数据库;统计
一、总体工作的介绍
(一)本文关于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综述,是从cnki中搜索关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7个方面:语言的变异研究、称呼与称谓研究、语言性别差异研究、言语交际、礼貌语言的研究、语言接触、语言与美学的交叉来进行的。当然,不可能所有的篇章都详尽的收入,所搜集的文章都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知名院校硕博士的学位论文,发表在学报和其他刊物上的一些期刊,还有部分是国际会议方面的研究成果,共237篇。
(二)本文的分类方法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首先,先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来划分,即上面提到的七个方面,在这七个方面里面又进行了细小的划分,即从作者所属的地域、数据库的类型、发表文章的时间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然后再以研究内容为依托,在总体上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三)划分标准
1.作者所属地理区域。在做整理和分类的时候,对于作者所属的区域的划分,是根据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准进行的,分别是:华东(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华南(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华中(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青海、陕西、甘肃)。并且在划分的时候,如果是硕博士学位论文则根据笔者所在的院校。如果是期刊,则看文章所发表的学报所在的位置,如果是期刊中的其他刊物则看笔者所求学或工作的院校。
2. 数据库类型。对于数据库类型的划分,分别进行了个四大层次的划分,在有的大层次中又有小层次的划分。在硕博士的学位论文中分别统计出了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分别有多少篇。在期刊的统计中,将期刊分成了学报和其他刊物,并且也统计出了它们的篇数。
3.时间。在时间的划分上,采用了三个时间段的划分标准,分别是:2000年―2005年、2006年―2010年、2011年―2013年。
二、分类,整理的情况。
(一)语言变异研究
关于语言变异的研究成果共50篇:1.按作者所属的地理区域划分:华东:18篇;华南:3篇;华中:8篇;华北:11篇;西南:1篇;东北:3篇;西北:6篇。2.按数据库的类型来划分:硕士学位论文:20篇;博士学位论文:13篇;期刊:15篇,其中,学报:6篇;其他刊物:9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3.按发表时间来划分:2000年―2005年:7篇;2006年―2010年:10篇;2010年―2013年:33篇。
(二)称呼与称谓研究
称呼与称谓的研究成果共40篇:1.按作者所属的地理区域划分:华东:12篇;华南:3篇;华中:6篇;华北:9篇;西南:1篇;东北:2篇;西北:7篇。2.按数据库的类型来划分:硕士学位论文:27篇;博士学位论文:5篇。期刊:8篇,其中,学报:3篇;其他刊物:5篇。3.按发表时间来划分:2000年―2005年:2篇;2006年―2010年:7篇;2011年―2013年:31篇。
(三)语言性别差异研究
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共44篇:1.按作者所属的地理区域划分:华东:10篇;华南:4篇;华中:9篇;华北:6篇;西南:5篇;东北:5篇;西北:5篇。2.按数据库的类型来划分:硕士学位论文:14篇;博士学位论文:4篇。期刊:26篇,其中,学报:7篇;其他刊物:19篇。3.按发表时间来划分:2000年―2005年:7篇;2006年―2010年:15篇;2011年―2013年:22篇。
(四)言语交际研究
言语交际的研究成果共36篇。1.按照作者所属的地理区域划分:华东:13篇;华南:4篇;华中:2篇;华北:3篇;西南:1篇;东北:11篇;西北:2篇。2.按照数据库的类型来划分:硕士学位论文:14篇;博士学位论文:15篇;期刊:6篇,其中,学报:3篇;其他刊物:3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3.按照发表的时间来划分:2000年―2005年:2篇;2006年―2010年:11篇;2011年―2013年:23篇。
(五)礼貌语言研究
礼貌语言的研究成果共24篇。1.按照作者所属的地理区域划分:华东:4篇;华南:2篇;华中:8篇;华北:2篇;西南:3篇;东北:4篇;西北:1篇。2.按照数据库的类型划分:硕士学位论文:14篇;博士学位论文:3篇;期刊:7篇,其中,学报:3篇;其他刊物:4篇。3.按照发表的时间划分:2000年―2005年:4篇;2006年―2010年:10篇;2011年―2013年:10篇。
(六)语言接触研究
语言接触的研究成果共31篇。1.按照作者所属的地理区域划分:华东:10篇;华南:3篇;华中:5篇;华北:7篇;西南:0篇;东北:2篇;西北:4篇。2.按照数据库类型来划分:硕士学位论文:14篇;博士学位论文:10篇;期刊:6篇,其中,学报:2篇;其他刊物:4篇。中国会议论文:1篇。3.按照发表时间来划分:2000年―2005年:0篇;2006年―2010年:10篇;2011年―2013年:21篇。
(七)语言与美学的交叉研究
语言与美学的交叉的研究成果共12篇。1.按照作者所属的地理区域划分:华东:5篇;华南:1篇;华中:1篇;华北:1篇;西南:2篇;东北:1篇;西北:1篇。2.按照数据库的类型来划分:硕士学位论文:2篇;博士学位论文:3篇;期刊:7篇,其中,学报:4篇;其他刊物:3篇。3.按照发表的时间划分:2000年―2005年:1篇;2006年―2010年:7篇;2011年―2013年:4篇。
三、总体统计
以上是分别对这七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细致地划分,而下面是对这237篇文章分别从作者所属的地理区域、数据库的类型、发表的时间进行的统计。
(一)作者所属的地理区域划分
华东:72篇;华南:20篇;华中:39篇;华北:39篇;西南:13篇:东北:28篇:西北:26篇。
(二)数据库的类型划分
1.硕士学位论文:105篇;博士学位论文:53篇;期刊:75篇,其中,学报:28篇;其他刊物:47篇。会议论文:4篇。
(三)发表时间划分
2000年―2005年:23篇;2006―2010年:70篇;2011年―2013年:144篇。
结论:从以上对2000年―2013年间,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类、统计,从结果来看:
1.在这七大方面的研究中对于“语言变异研究”的成果是最多的,而语言与美学交叉的研究成果较少,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
2.在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华东地区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其他地区相比较少一些。
3.从数据库的类型上来看,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上硕士学位论文是最多的,说明了我国关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又上了一个台阶,前景非常乐观。
4.从时间上可以看出,2011年―2013年间,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是最多的,占了整体的50%以上,说明近些年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很流行,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no.3 国际会议论文-第3篇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年均增长0.33个百分点,相当于新中国前50年年均增长水平的2倍;森林蓄积量达124.56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78亿立方米。(国家林业局)
我国将建全国湖泊数据库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家正牵头进行“中国湖泊水质、水量和生物资源调查”项目。据了解,项目完成后将建成我国湖泊数据库,从而为我国湖泊环境治理、资源合理利用以及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从1958年到1987年,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全国第一次湖泊资源调查,初步摸清了我国湖泊家底,掌握了大量基础性数据。但由于湖泊资源和环境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有的数据已难以准确反映我国湖泊的现状。
该项目将针对我国不同区域湖泊资源与环境变化的特点,以掌握我国湖泊水量、水质与生物资源变化及其形成原因为核心,以野外调查、定位观测和遥感监测为手段,项目调查的重点是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和东北地区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主要湖泊,对其开展湖泊水量、水质和生物资源监测调查,以期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湖泊现状及其变化。(蔡玉高)
中国去年发表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
一直承担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数量和影响统计分析工作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消息说,2006年中国作者发表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和会议上的论文共十七点二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百分之八点四。按国际论文数量排序,中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较之2005年,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增长迅速,世界排名由第四位升至第二位。去年国际科技论文总数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德国。
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科学引文索引》(sci)2006年收录中国论文七点一万篇,比上年增加百分之四点三,占世界份额五点九个百分点,论文数排序中国居世界第五;反映工程科研情况的《工程索引》(ei)2006年收录中国论文三点六万篇,占世界比例为百分之十四点六,世界排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2006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在主要国际会议上三点六万篇,占世界总数的百分之九,中国科技人员共参加七十四个国家(地区)逾两千个国际会议,科技会议论文世界排名也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no.4 国际会议论文-第4篇
一、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提高
曾xx同志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学习现代科学、经济、文化和测绘地理信息业务知识,认真学习并领会李克强副总理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理论素质和知识修养。
2010年4月,调入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工作并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期间,曾xx同志带头学习提高,并积极组织支部党员参加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部署的创先争优、学习型党支部创建、纪念和迎接建党90周年等活动,推动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争创佳绩
曾xx同志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刻苦钻研业务。曾获荷兰国际地球信息科学与对地观测学院(itc)博士研究基金奖学金、加拿大自然研究基金(nserc)奖学金,并分别于2005年至2007年、2009年在荷兰国际地球信息科学与对地观测学院(itc)、加拿大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研修学习。近年来曾负责或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总参二部技术局等多项部级、省部级项目,以及与欧空局、eurosdr等开展的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专业期刊论文1篇、ei检索文章8篇),参与1部英文学术专著的撰写,获得9个奖项、3项软件著作权登记。
2010年4月,因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重组,曾xx从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所调入重点实验室开展工作,并担任实验室学术秘书。曾xx同志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担任学术秘书期间,负责完成了2008-2009年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我院约65%的科研力量依托于重点实验室。当时,曾xx同志刚接手实验室工作,并刚高龄怀孕,但她克服工作困难,多方面收集资料,认真完成70余页评估申请书和会上报告材料的准备,有效实现了实验室在测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人才建设、开放交流等方面的成果汇总和亮点展示。最终,该实验室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12个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排列第一。学术秘书工作之一是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曾xx同志做事严谨、细致,不仅实现了开放基金按照指南、课题申请、专家评审、学术委员会评审、课题合同签署、课题结题等一整套程序严格、有序的执行,同时,为保障已经实施的开放基金顺利进行,开展了历年基金课题的检查、汇总工作,编辑完成了历年基金课题的合同和成果。此外,顺利承担并完成了实验室近3年年报编写,筹备并召开了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四次会议,参加并完成了实验室2010年度、2011年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计划课题申请工作以及带头人培训班筹备等工作。
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曾xx同志注意追踪国际上最新测绘发展趋势与相关技术信息,多次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并做口头报告;担任多个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审稿人;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团体,分别担任2004年-2012年第20届、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七委员会第六工作组“遥感数据融合”秘书,并出色完成工作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期间,作为主要承办人,负责筹备并顺利组织召开了2011年8月我院在云南腾冲举办的国际会议“2011影像和数据融合国际研讨会(isidf2011)”,并独立完成会议论文ei检索申请以及实现会议论文会后一个月内ei检索,该会议为我院首次独立申请并实现了所筹备国际会议的ei检索。
2012年5月中旬,曾xx同志调入我院期刊编辑中心,加入《遥感信息》编辑部,开展期刊编辑出版及相关专业的学术工作。此外,配合期刊中心领导,进行了同国际知名出版商泰勒弗朗西斯集团(taylorfrancis group)就联合创办《测绘科学》英文版合作的可行性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服务意识浓,是非观念明确
曾xx同志待人热忱、团结同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期间担任工会小组长。她积极配合院工会组织实验室人员参加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多次取得较好比赛成绩,于2011年被授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机关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no.5 国际会议论文-第5篇
一、政府绩效管理与智慧城市管理
政府如何才能更快地提供服务、同时节省纳税人的钱?许多国家都迫切需要智慧治理。也许在众多手段当中,通过向企业家公开政府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够促进智慧政府的建设。毫无疑问,国际、国家、州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已经变得更加智能。然而,我们需要更准确地知道,电子政务能带来什么益处以及如何获得这些益处。一些国家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了研究。例如,印度计算机化火车票订票系统研究(艾什沃v.阿纳德),尼日利亚无纸化行政的前景(a.i.尤瓦捷赫),哈萨克斯坦电子政务政策的实施和演化,印度警务行政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拉姆•雷迪m.文卡特),信息技术在印度部落生活中的渗透(拉奥k.阿尔琼)。智慧政府建设引起了数位学者的关注。大卫•奥利弗•卡斯丹研究了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紧急事件财务管理的战略途径;萨科瑞•纳亚麦评估了泰国教育分散化作为促进智慧管理的工具的效果;贾斯汀娜•纳姆库伯和金塞利•纳曼加拉研究了赞比亚地方治理为提升效果和效率而采取的新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构;远藤哲也研究了日本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灾后复原过程中的农村创新型领导;莱布赛探讨了澳门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此外,其他论文也对南非公共基准管理以及欺诈和腐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善治与行政体制改革
什么是善治?这个问题的答案广泛,颇有争议。善治是确保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繁荣发展?维护社会公正?还是主张伦理型政治领导?印度一些学者对这个问题尤其感兴趣,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包括:《印度的善治》(甘塔•多莱葛•拉奥),《基层治理授权》(k.希瑟拉玛•拉奥),《高效和善治促进繁荣发展》(n.n.奈克),《印度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困境》(d.斯里拉姆,阿姆瑞塔•杰哈),《公平选举的善治的基础》(拉内哈左维)。此外,俄罗斯学者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借鉴俄罗斯在建立促进金融和经济稳定的机制方面的经验,对善治进行研究。中国学者叶林等人的论文《推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挑战、政策和善治》基于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搬迁至城市的农民工选择是否定居在某个区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许多制度因素都会影响农民工的选择,决定他们及他们的家人是否愿意成为长期的城市居民。这些因素包括生活福利、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就业保险以及工作保障。
三、网络化和凯发体育注册平台的合作伙伴关系
公共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国内甚至跨国合作。这方面的论文主要研究这些机构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凯发体育注册平台的合作伙伴和,探讨协作组织/管理的新特点。其中,有几篇论文以印度公私合作关系的迅速扩张为背景,讨论了医疗服务供给(南迪塔•考沙尔,拉维德尔•考尔,瓦桑塔•古里,d.斯里拉姆),高等教育(妮哈),以及现代化公共汽车站建设(l.斯蒂霍)。此外,美国72个政府机构的凯发体育注册平台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提供了多样支持活动,涉及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和会计(加里•施瓦尔茨)。还有学者从倡导联盟框架视角出发,研究韩国医疗改革中的非政府组织(洪秀珍、孟相浩)。另外,南非学者提出了一种整体性管理方法,来综合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一系列活动(弗雷德里克m.尤以斯)。
四、“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创新
公共管理是不断变化的研究领域和专业,尽管未来的事情不可预测,有少部分学者对即将面临的或是未来几十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的课题包括全球环境下的应变策略,改变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人类,跨边境治理,创造新型行政过程和结构,培养新技能和新能力,提升行政领导力,采纳新的财政和问责工具,探讨新的伦理挑战。涉及以上一个或几个话题的论文包括:《全球公共管理:推动力和约束力》(y.帕哈萨拉蒂),《公共管理在线项目典范—佐治亚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华莱士•斯旺),《政策魔力:领导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里安特•努格罗霍),《危机和应急管理中的合作:单个任务多个部门模式》(辛格纳特•拉波汉达拉克),《援助美国无家可归者策略研究》(乔安妮•格拉姆),《公共管理/行政相关性作为南非公共发展模范的一个条件》(哈利•赫伯特•巴拉德),《财务可持续的地方政府未来面临的挑战:南非案例分析》(恩瑞•库盖姆普),《中国公共管理大问题初探》(马修s.明格斯),《非洲理智主义促进未来行政领导和专业人才行政发展和领导力提升的模型研究》(卡里•莫夫奥),《印度警务改革潜能挖掘:猎狗突击队研究》(n.柴坦亚•普拉迪普),《成熟度模型在新兴民主/冲突国家能力开发中的潜在用途》(利达•波斯维尔,塔努施里•巴格瓦),《医疗卫生政务微博服务内容优化研究———以中国21个省会城市为例》(汤志伟、易可、张会平)。汤志伟等人通过实证分析了中国21个省会城市医疗卫生政务微博的26994条微博数据,研究医疗卫生政务微博服务提供现状以及供需存在的问题。
五、社会管理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新进展,包括:核心价值的鉴定和评估,专业行政建设和择优雇用,公职人员招聘和保留的人口统计学影响,重视和促进种族多样性,人才招募,能力评估,引介和评价绩效管理,培训需求和策略,同种工作和不同工作的薪资福利对比研究。涉及这些研究课题的论文有:《公共服务动机理论和公共组织离职意向:具有变革导向的公民行为的作用》(杰西w.坎贝尔,托宾尹),《南非基于性别敏感的服务提供》(b.c.姆邦奇兹),《公共管理行为培养和研究》(雷蒙r.布鲁斯)。本届会议特设2014年暨第二届国际行政伦理高峰论坛。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行政伦理专家围绕主题“善治与反腐倡廉”讨论了当前行政伦理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借鉴与比较各国廉政反腐的经验,共商廉政反腐的对策与建议。大会组委会收到国内外学者提交的会议论文共679篇,录用333篇,会议论文集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学术委员会评选出8篇最佳论文及10篇最佳提名论文,并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从2005年至今,公共管理国际会议已连续举办十届,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之一。前九届会议论文集已成功获得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webofknowledge(cpci-ssh)的收录。2014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已送检。
no.6 国际会议论文-第6篇
[关键词] 检索工具 论文统计 评价指标 纺织特色 工科院校
1 引 言
高校教职工论著的产出,是学校教学科研阶段性研究的相关成果。其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尤其是被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其数量和质量更是衡量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e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 & human citation index,a&hci)、科技会议录索引(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cpci-s原istp)、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cpci-ssh,原isshp)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检索工具,收录了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文献类型的学术成果。这些数据库不仅具有文献检索和情报研究功能, 同时也具有对科研绩效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价等功能。在我国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课题查新、基金资助、项目评估、成果申报、晋级考评、人才选拔、学科评价等多方面作为权威文献检索工具获得了广泛应用[2]。
本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上述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文献数据库,希望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学科建设和科研决策能够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国际著名检索工具介绍
sci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1年创办并编辑出版,覆盖数、理、化、工、农、林、医及生物学等广泛的学科领域,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sci数据库主要反映基础学科的研究状况,sci的引文索引具有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2]。
ssci、a&hci均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出版,与sci基于同一个web of science 的检索平台,收录的论文覆盖人文、社科、艺术领域,在学科交叉和融合日益突显的今天,对ssci、a&hci论文的统计分析对于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人员也是很有意义的[3]。
ei创办于1884年,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报道工程技术各学科的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献,目前基于ev2的平台可检索ei、inspec、ntis。ei数据库较全面地覆盖了应用科学和工程研究领域[3]。
cpci-s也是由isi出版,1978年创办,报道世界上每年召开的科技会议的会议论文。cpci-s(istp)数据库汇集了自然科学、医学、农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每年全世界出版的会议文献的80-90%[3]; cpci-ssh数据库汇集了人文社科领域的国际会议文献。 目前cpci-s、cpci-ssh两大会议录索引基于web of science 的同一个检索平台。会议文献对于期刊论文是一个重要补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前沿和最新研究动向。
3 收录情况分析
3.1 论文数量
通过作者所在机构( author affiliation)字段以 “xian univ. e*.s*. t*.” “xi′an univ. e*.s*. t*.” “xi′an poly* univ*” “xian poly* univ*”等为检索词,查询了学校被ssci、a & hci、cpci-s、cpci-ssh收录的论文数量[4],重点分析了2006-2009年被收录的情况,并以同样的方法检索了其他几所同类高校论文被收录的情况。
ei收录情况已另文分析,这里不再赘述。截止至2010年12月21日,共检索到我校2006-2009年被sci收录的论文136篇,被cpci-s(istp)收录的论文181篇,被ssci和a&hci收录的论文数量为0篇,被cpci-ssh收录的论文数量为21篇。2010年ei已收录论文150篇,sci已收录论文51篇,cpci-s(istp)收录论文119篇,ssci和a&hci收录数量仍为0篇,cpci-ssh已收录17篇。因二次文献数据库有3-6个月的滞后期,故2010年的数据仅作参考。第一著者机构收录的论文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8.0%、64.0%、97.8%、0、0、100%。检索结果表明,西安工程大学整体学术论文的产出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在不断进步,但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偏差较大,人文、艺术、管理等社科方面的科研实力较为薄弱,研究深度需加强。
表1 2006-2009年西安工程大学被国外著名检索工具收录情况
说明:若著者在标注学校名称或校名英文名称时有拼写错误且未标注邮政编码,可能会引起漏检。
3.2 论文著者
以下列出被sci收录2篇以上、cpci-s(istp)收录3篇以上署名为第一的著者。从中可以看出,sci收录重点在基础学科领域,排在前列的主要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在读或已毕业的博士们,包括侯海云、郑长征、武俊梅、马明明等老师,另外纺织与材料学院从事功能性纺织材料方面研究的张辉博士也较为突出。理学院的朱长军和吴俊芳博士也一直是基础研究方面的生力军。
cpci-s(istp)收录的会议论文较多,电子信息学院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学科带头人刘曙光教授和主攻电力系统在线监测技术和无线网络传感器的黄新波教授无论在科研能力还是学术成果方面均位居前列,且近几年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他们的论文ei收录量较多。此外,空调领域的领头军黄翔教授论文产出也颇丰,计算机科学学院引进的陈宁博士的课题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近两年,服装与艺术学院参加的国际会议较多,因而被cpci-s收录的作者较多,以蒋晓文博士的第一著者论文收录最多,但张欣教授作为指导教师发表的总论文收录量居全校cpci-s收录的首位。在cpci-ssh收录的21篇论文中,只有两篇论文是计算机科学学院的王会燃老师和张晓滨老师所著,另有一篇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文力老师所著,其余均为管理学院教师撰写的论文,其中以张克英老师被收录的论文最多,4篇均为第一作者;郭伟教授被收录的论文共有7篇,第一作者为3篇,另外作为第一作者被收录2篇的有周镭和贾艳玲老师。
表22006-2009年西安工程大学被三大检索工具收录的著者情况
说明:若著者在标注学校名称或校名英文名称拼写时有错误且未标注邮政编码,可能会引起漏检。
3.3 论文机构
3.3.1 sci收录机构分析 截至2010年12月21日,2006-2009年度西安工程大学被sci收录的文献共计136篇,署名第一著者机构的文献共计87篇,第一著者机构所占百分比为64.0%.该校sci收录的论文作者中,仅有5篇合作作者为外国人,其余均为中国人。合作机构以西安交通大学最多,有28篇,占收录总量的20.6%。主要源于该校目前还无独立博士点,很多教师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在读博士,合作对象也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主。其中17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收录总量占12.5%。
排在首位的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其sci论文收录量几乎占全校收录总量的一半,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说明在基础学科领域,该院的学科优势较强,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学科研究与国际接轨,争取同步性,在学校基础研究方面起主导作用。理学院在引进了数位博士后,其基础科学研究有显著的进步。纺织与材料学院的研究重点在于应用领域,横向课题较多,相对于学校的重点特色学科来说,优质论文的产出优势不明显。
按机构排名情况如下:
表32006-2009年西安工程大学被sci收录的机构情况
3.3.2 cpci-s(istp)收录机构分析 截至2010年12月21日,2006-2009年度西安工程大学被cpci-s(istp)收录的文献共计181篇,署名第一著者机构的文献共计177篇,第一著者机构所占百分比为97.8%。因服装与艺术学院和纺织与材料学院参会人数较多,故论文收录量居前列。
按机构排名情况如下:
表42006-2009年西安工程大学被cpci-s收录的机构情况
3.3.3 cpci-ssh(isshp)收录机构分析 截至2010年12月21日,2006-2009年度西安工程大学被cpci-ssh(isshp)收录的文献共计21篇,署名第一著者机构的文献共计21篇,第一著者机构所占百分比为100.0%。其中管理学院被收录的会议论文为18篇,占收录总量的85.7%。与cpci-ssh收录社科领域的国际会议文献是相对应的。
按机构排名情况如下:
表52006-2009年西安工程大学被cpci-ssh收录的机构情况
3.4.1 sci收录来源分布 sci expande目前收录中国大陆期刊已达百余种,但相对我国大陆每年出版近万种科技期刊而言, 所收录的期刊可谓是凤毛麟角。从收录期刊的学科范围来看, sci覆盖的仍是重要的、公认的和一些主流学科的期刊,对一些局部的研究领域则无法反映。中国源期刊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数学和医药等有限专业范围的基础研究领域, 特别是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期刊居多[2]。目前sci收录材料科学-纺织领域的期刊为20种。
西安工程大学被sci收录论文的源期刊前6名分别为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structure reports online(《结晶学报e辑》――结构报告在线)、acta physica sinica(物理学报)、textile research journal(纺织研究杂志)、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fibers and polymers(纤维与聚合物)、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应用聚合物科学)、sen-i gakkaishi(日本纤维学会志)。说明学校在化学、物理、材料学科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这也是与sci收录的源期刊范围相对应的。
3.4.2 cpci-s收录来源分布 cpci-s收录会议论文较多的会议录名称前两位分别是:①textile bio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symposium proceedings, vols 1 and 2 。共收录了55篇,占收录会议论文总量的30.4%;②proceedings of 2006 china international wool textile conference & iwto wool forum。收录34篇,占收录会议论文总量的18.8%。
上述会议主题均为纺织相关学科,所以纺织、服装学院参加会议的人数较多,其论文收录量占cpci-s收录总量的近50%。其余会议均为收录3篇以下(含3篇)的会议。
3.4.3 cpci-ssh收录来源分布 cpci-ssh收录社科类会议论文的会议名称较多但却各不相同,相对集中的少,收录2篇以上的会议名称分别是:①8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收录3篇,占收录会议论文总量的14.3%;②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收录2篇,占收录会议论文总量的9.5%。
其余16 篇分别来自不同的国际商业及管理类会议。
3.5 主题分布
3.5.1 sci收录论文主题分析 sci收录论文中按主题内容分类排序,研究热点领域依次为:crystallography(结晶学);materials science, textiles(材料科学,纺织品);chemistry, physical(物理化学);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物理,多学科方向);polymer science(聚合物科学);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材料科学,多学科方向)。基本上是与sci收录期刊的学科范围相对应的。从中可以看出研究的热点多集中在物理、化学领域和材料领域的纺织品、聚合物及多学科方向。
3.5.2 cpci-s收录论文主题分析 cpci-s收录论文中按主题内容分类,超过收录量10%以上篇幅的主题依次是:①materials science, textiles(材料科学,纺织品领域)有93篇,占收录总量的51.3%。②engineering, biomedical(工程,生物医学领域)有55篇,占收录总量的30.4%;③mathematics, applied(数学,应用领域)有35篇,占收录总量的19.3%;④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工程,制造业领域)有30篇,占收录总量的16.6%;⑤materials science, biomaterials(材料科学,生物材料领域)有27篇,占收录总量的14.9%;⑥computer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应用)有21篇,占收录总量的11.6%;⑦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工程,电气与电子领域)有20篇,占收录总量的11.0%;⑧computer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领域)有19篇,占收录总量的10.5%。国际会议的主题内容比较明确,专指度比较高,从收录的会议名称和主题来看,学校的纺织学科特色比较明显。
3.5.3 cpci-ssh 学科类别 cpci-ssh虽然收录的论文量不是很多,但也可以归纳出目前社科领域研究的主题内容,涉及较多的主题是:management(管理类)有17篇,占收录总量的81.0%;business(商业类)有14篇,占收录总量的66.7% ;economics(经济类)有11篇,占收录总量的52.4%;computer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应用)有9篇,占收录总量的42.9%;business, finance(商业类,金融领域)有7篇,占收录总量的33.3%;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有5篇,占收录总量的23.8%;engineering, industrial(工业工程)有5篇,占收录总量的23.8%;operations research & management science (经营研究和管理科学)有5篇,占收录总量的23.8%等。
从sci和cpci-s收录的论文主题可以看出,研究的主题内容多集中在纺织学科,但纺织材料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宽,正向多学科方向扩展(如生物医学材料领域)。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辅以先进的数学建模和物理化学性能优化方法以及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监测手段,可不断提高织物和材料的性能,扩展应用领域,达到性能、技术和手段的创新。即便是cpci-ssh收录的商业、经济、管理类论文,也更多地融入了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严谨的数学分析方法,使学科研究不断深入。
3.6 论文被引频次统计分析
被引频次是文献计量学中被用来测度论文学术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论文被引频次越高,论文的学术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说明该论文的学术价值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5]。
由于2009年的时段较短,与读者的学术交流机会少,所以其被引频次数据相对较少。目前被引频次在5次以上的论文见表6,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6篇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著者来自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说明西安工程大学在环境与化学工程领域的学术成果被关注度较高,这些论文基本上是被ei、sci双收录,排在前列的还有多数作者不是第一著者,为合作机构所著,说明真正学术价值很高,被同行认可的本机构文章还不是很多。另外也可以看出各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差距较大。
表6 2006-2009年西安工程大学被sci收录的被引频次5次以上的论文
4 对比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在陕西的8个同类工科高校中,sci的收录量西安理工大学居于前列,其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一直是二本院校的领头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紧随其后;陕西科技大学以轻工为特色,是一本重点院校,但在基础学科领域较前两所大学稍逊一筹,前三所院校基本处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中西安工程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排名在先, 在第二梯队中处于首位,但与第一梯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西安理工大学的sci收录量是西安工程大学的2.6倍。单纯从排名来看,与另文所述的ei情况相比,西安工程大学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要好过工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这与近年来该校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方面的进步是分不开的。西安科技大学的收录量与之相差不是很多,还要看今后的发展。西安邮电学院与西安工业大学基本在同一个线上,有波动下滑的趋势;西安石油大学亦起伏较大,没有太大的进步,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从ssci和a&hci以及cpci-ssh收录情况来看,陕西地区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与艺术领域科研实力普遍较弱,论文收录量都偏少甚至为0,说明各工科院校的综合实力还需加强。
表72006-2009年陕西部分同类高校被国外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统计
4.2 与全国部分纺织特色高校对比
从全国部分纺织特色工科院校来看,这些高校均是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校。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历次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同类学科第一[6]。现在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的三大高校(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现天津工业大学、西北纺织工学院现西安工程大学)中,东华大学已遥遥领先;天津工业大学的发展不如江浙地区大学发展速度快,但学科优势根基较深;武汉纺织大学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上升势头,并在2009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地位在逐步提升,实力不容小觑;西安工程大学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学科优势在逐步萎缩,重点学科的梯队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原工学院的工程技术学科领域进步较快,但基础科学领域还比较薄弱。
从ssci和a&hci以及cpci-ssh收录情况来看,全国部分纺织特色院校比陕西地方院校的情况稍好些,尤其是东华大学。
表82006-2009年全国部分纺织特色院校被国外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统计
由此可见,学校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要靠平时点滴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学校的总体建设目标、管理体制、政治和学术大环境都对整个学校的科研学术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交叉学科的融合日益凸显,工程应用领域和基础科学领域已密不可分,三大检索工具收录的学科覆盖范围会越来越宽,文章被ei、sci双收录的作者会越来越多。
5 结 语
通过对检索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西安工程大学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都有较大的发展,但与陕西同类高校和全国纺织同类高校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学科发展还不平衡。要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建设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纺织服装特色大学,学校还需根据总体定位与发展,统筹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的科研力量,重点扶持培养有发展前途的科研项目和创新人才,发挥重点学科的特色优势,瞄准前沿,找准对学科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形成自己的科研优势方向和学科特色领域[1]。另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科研人员多向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高质量刊物投稿, 在扩大科研产出的同时,努力提高论文的写作质量,多出“精优”论文,以提高学术影响力,从而扩大国际著名检索工具的收录率,这样才能在在学科领域中具有话语权, 才能被同行所认识和承认。才能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地位。
另一方面,论文只是基础研究工作的表现形式, 而不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不能将论文作为最终目标去追求,而不去关心科学研究工作的过程, 造成科研产出单一, 论文形式多, 应用成果少。科技创新评价标准要实现从以成果、论文与专利的数量为主,向以实际的创新贡献质量与水平为主的跨越[7]。
参考文献:
[1] 孟春全。ei compendex收录西安科技大学论文统计与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28(1):203-206.
[2] sci、ei收录论文写作指南。 [2010-11-02].http://www.省略/content/10/1102/20/153092_66079346.shtml.
[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11-02]. http://www.省略。cn/upload/news/attach-20091130154058.pdf
[4] web of science.[2010-12-21].http://apps.省略/wos_generalsearch_input.do?product=
wos&sid=2dj3jkfkhe6ni9cgi8a&search_mode=generalsearch.
[5] 邱燕燕。sci与科研成果评价探讨。科技管理研究,2005(5):67-69.
[6] 东华大学简介。[2010-11-02].http://www.dhu.省略/dhuzy/dhuyl/gaishu.htm.
[7] 刘俊英,张爱梅,林本兰。浅析ei收录偏向对工科院校高质量论文产出的影响――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94-96.
no.7 国际会议论文-第7篇
关键词:科研评价;顶级会议论文;sci期刊论文;计算机学科
中图分类号:g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7)02005806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re are certain limitations to the appraisal of the academic paper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took the appraisal of academic papers concerned with computer science as example and chose one universitys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f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as case to study relevant issues of academic papers apprais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ey point of determining the value and orientation of top conference papers and sci journal papers lies in whether to insist on correct guidance in scientific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in computer science, most symbolic achievements are published on the papers of international top conferences while chinese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still puts focus on sci journal papers, which leads to the low participation and quality of chinese scholars published papers a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cience conferences.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top conference papers should be stressed in chinese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the weight of differ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should be balanc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disciplines should be considered, quality evaluation grade of conference papers should be raised, the guidance role of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played, a new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should be formulated, 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a university formulated a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considered the difference of disciplines and specified differ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it also listed the journals and conferences for different disciplines, which are recognized by experts and professionals, and gave specification for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journal papers and conference papers to comprehensively determine the academic and documentary values of academic papers, which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key words: research evaluation; top conferences papers; sci journal papers; computer science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基本活动,研究成果是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进行科学研究评价便成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科学家在对科学问题和方法探索的过程中,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如发表期刊或会议论文、出版著作等。通常意义上的科研评价内容包括项目、论文、专利、成果奖等。其中,学术论文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高校中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个人和团队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
目前,学术论文评价的主要方式包括期刊评价[1]、会议评价[2]、引用评价[3]等。期刊评价侧重于通过对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其刊载学术论文的水平[4],期刊分为:核心期刊、ei源刊(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源刊等。核心期刊源于英国著名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的研究,指刊载某学科学术论文较多的、论文被引较多、受领域科研人员重视、能反映该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和焦点的期刊。国内核心期刊的主流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等推荐的期刊。ei源刊创始于1844年,是美国首个以了解全球工程文献为目的可供检索的文献摘要和期刊[5]。ei源刊对学术论文水平有一定要求,选刊严格,逐渐成为理工科高等院校和工程研究院所学术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sci是美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i(isn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对科技刊物和论文进行评价的一种工具[6],能否在世界顶尖sci期刊上已成为国内高校评判大多数科学工作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以及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活动的核心,随着国际学术交流与日俱增,会议评价方式也成为论文评价的重要手段[2]。传统的会议评价为定性指标,如会议主题内容等,定量化指标和评价公式难以直接应用。一些学科则采用专家评估的办法对会议质量进行评定,形成领域列表,作为的指南。
引用评价是以学术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次数衡量其影响力与重要性[3]。衍生物为期刊影响因子,即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等于引用某刊前两年论文的总次数与前两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论文短期高被引说明其选题的先进性和前沿性;长期高被引体现其学术影响力、学术价值和贡献。这也与学科特点有关,不同学科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存在着系统差别。比如,医学领域影响因子在10以上的很常见,而数学领域基本在3以内。
一、学术论文评价存在的问题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指标及相应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而国际和国内对sci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论文评价各有偏重[7]。从中国科研现状来看[89],科研评价体系比较单一,过分强调期刊论文而忽视会议论文。该评价体系与高校及其教师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高校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如何定位会议论文和sci期刊论文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价值与地位,能否坚持正确导向是科研管理评价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两者权重分配有失偏颇,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进而会影响相关学科资队伍建设,最终会影响学科发展。
sci体系和中科院分区体系对引导普通论文评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sci期刊论文对算法理论描述更为详细、考虑更全面、实验更充分,从统计意义上看,学术水平高于一般的期刊,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在科研评价上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公正性与合理性。但是,如果只采用“sci标准”,会造成许多国际性高水平的会议成果被排斥在外,得不到公正的评判。由于期刊周期长,在国际领域最为前沿性工作的导向性和区分度稍显不足,难以对快速发展的学术科研起到引领作用。然而,中国高等院校sci评价对象恰恰是要引领学科发展研究者,在教师职称评审、博士学位点申报与评审、重点学科申报与评审、科研奖励中热衷于追求sci论文收录数,这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1011]。
二、学术论文评价现状实证分析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为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计算机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全社会广泛关注。但是,与其他历史悠久的一些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创立时间短、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等。该学科的科研评价标准与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与发展,评价体系不仅是反映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晴雨表,而且会直接影响计算机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
计算机学科既有基础理论性研究,也有应用性研究,很多科研成果具有极强的社会应用功能,以标志性大型系统等普适性应用为主导。比如,国外计算机学科的顶级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其科研成果有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unix系统或者数据库系统,这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国内有国防科技大学所研制的银河、天河系统等。而计算机学科的大部分科研成果(从大型系统到局部创新)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包括sci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因此,计算机学科科研评价指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论文质量的评价。
反观国际上大部分计算机学科的最新标志性工作都会在顶级会议上。例如计算机网络中最为经典的tcp协议中的拥塞控制算法,首先发表在1988年计算机网络的顶级会议sigcomm上。mit、斯坦福大学等高校计算机系的领军人物的很多开创性工作也发表在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会议上。从目前发表的论文数量看,在多个世界一流名校中计算机学科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由80%的会议论文和20%的sci期刊论文构成。
国际计算机领域的特点是追踪顶级会议,发表顶级会议论文。第一,计算机学科很多高水平的期刊一期只能登刊十几篇论文,有的期刊甚至只有三四篇论文。与之相比,计算机领域的大部分顶级会议是每年一次,部分会议也有隔年一次。这些会议每年录用三四十篇论文,或者20篇左右的论文。因此,计算机学科高水平的期刊和会议的规模都是非常有限,论文录用率很低。第二,大多数正规的会议论文需要经过4个以上审稿人进行双向匿名评审,并且还要组织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对投稿论文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因此,会议论文相比期刊论文具有发表周期短、有较好学科科研前瞻性等优势。第三,中国科研评价体系还是以sci期刊论文为主,顶级会议论文并不为其他学科科研工作者所关注。2006年法国巴黎大学陈钢博士的研究发现作为第一作者的中国大陆学者在历年国际计算机学会(acm)权威会议发表的论文仅占总量的0.83%[12],半数以上acm会议上没有中国论文的声音,反映出中国计算机学科大部分工作还处于内循环时代,未能较好地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因此,对会议期刊的忽视不仅阻碍了国内计算机学者的科研动力,也严重地影响到中国计算机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声誉。
三、优化科研评价体系的路径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结合对中国科研评价现状与问题的理性分析,在科研评价体系中应完善sci标准、重视顶级会议的重要性,才能形成科学的科研管理体系,为科学研究发挥更具针对性、更符合现实的价值导向作用。美国教育家斯塔费尔比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提高科研水平。”[13]只有不断完善计算机学科的科研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该学科快速发展。
(一)重视顶级会议论文,平衡评价体系标准
面对计算机学科在国际和国内的评价制度之间越来越明显的差异,以及目前国内计算机学科实行的“sci标准”体系所存在的弊端,中国计算机学会率先进行了反思。2005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了主题为“从sci反思中国的学术评价体制”的yocsef论坛。论坛上李国杰认为片面地追求sci数量的做法不可取,呼吁要重视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14],并撰文《要高度重视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在国内积极倡导标准与国际接轨[15]。2010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可以供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作为学术评价的参考依据,并期望能起到推动国内计算机领域学术进步的作用[8]。
教育部2012年采用该《目录》作为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评估的指标之一,受到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的重视,改变了长期以来计算机学科学术评价不重视会议论文的传统,为提高中国计算机学科基础研究水平作出积极贡献,促进学科特点的认同,规范了会议期刊,促进了论文水平的提升[16]。据包云刚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学者发表的论文数已经占到acm会议论文总数的2.7%,2006年以后则占到了4%,与2006年前的数据(0.8%)相比取得了长足进步[17]。
总之,“sci标准”仍然是国内评价科研成果的主要标准,但伴随着国际计算机学科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以及国内相关科研组织的发声,国内不同高校或科研院所对计算机学科科研成果的评价在逐步推动,重视sci期刊论文的同时,重视顶级会议论文的重要性,逐步平衡评价体系中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
(二)依据计算机学科特点,完善“sci”评价俗
计算机学科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学科内部差别较大,难以进行横向比较。计算机理论领域以数学分析论证和推导或者算法改进为主,研究周期短;计算机系统或者应用领域,需要研发实用系统,并有真实的数据验证,研究周期比较长。但是,《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在评价标准方面忽略了不同领域的特点,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会议cvpr一次录用论文约400多篇,而sigcomm仅录用30~40篇论文。因此,在科研评价中不仅要关注计算机领域的特点,还要充分考虑不同领域之间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搞好计算机学科的科学研究管理工作[18]。
(三)加强自身评价体系的宣传
计算机学科的科研评价体系是为学科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能够推动科研水平和科技发展创新,计算机科研工作者应加强自身专业特殊性的宣传,提升各行业领域对计算机学科成果特殊性的认知和重视。科研管理人员应合理界定科研目标、科研评价目标,在科研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评价理念,推动科研评价的科学化,在项目评审、职称评定、奖项设置、成果应用等工作中,加强对教师学科认知的引导,提高会议论文认定的等级,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性作用[19]。应强调科研论文的质量,注重营造科研的氛围,不将sci、会议期刊作为主要依据,努力改变和其他学科成果认定一视同仁的做法。同时,建立全面的会议宣传及参会激励机制,加大对科研工作者参加顶级会议的支持力度,鼓励将优秀学术成果提交到顶级会议。
(四)结合学科特点,完善科研评价管理制度
客观、公正的科研评价制度事关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切身利益,是学术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科技管理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在对计算机学科进行科研评价时,应当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以解决:第一,按专业领域制定相应的科研评价标准。科研评价指标会受到评价方法、评价目的、评价对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21]。与物理、化学类专业截然不同,计算机类专业对应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应有所差别。第二,重视会议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计算机学科的顶级会议文章采用“双盲”评审,每篇文章历经“先通讯评审再会评”的常规程序,录用率低,通常不到20%,每篇文章或被录用或被拒绝,没有修改机会。若论文被顶级会议接受,很大程度上能彰显其科研实力。而且,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顶级会议上。更有甚者,计算机学科的领军人物仅将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会议上,如mit的katabi教授。第三,制定科学的科研评价指标。科研评价标准本身也是一个动态适应、不断完善的过程,指标设置合理会促进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高校的科研成果不是靠简单的指标“抓”出来的,要遵循整体性、公正性、战略性、操作性等原则[22]。科研管理部门要更多地在“搞好服务”方面下功夫,为本单位科研工作制定更为有效的激励制度,为科研人员创造工作条件、排忧解难等。论文的具体评价应综合考虑论文的自身价值、同行专家的评议结果与科研管理专家的判断。
四、实例验证高校自身特点也决定了科研评价工作的特点,后者对前者及其教师有着很强的导向性,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学科之间应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基于其职能与不同侧重点,中国589 所本科院校被《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4类,占比分别为6.83 %(40 所)、15.87 %(93所)、23.89 %(143 所)和53.41 %(313 所)[23]。
某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重点高校,从2015年起试行“一院一策”管理体制,从科研角度看就是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和办学的主体地位,试图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分类考核、分类指导,制定与学科性质相适应的科研评价标准体系和差异化考核指标,实行学科间单独考核,充分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科科研人员的成果价值,营造宽松的研究氛围,激发各个学科的科研活力。具体举措包括:第一,依据专业领域拟定同行专家评价认可的期刊与会议列表。鉴于计算机学科顶级期刊文章与顶级会议文章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皆可反映其国际影响力,同时不断加大奖励顶级期刊文章与顶级会议文章的奖励力度。第二,规范期刊文章与会议文章的量化指标。计算机学会推出了“ccf推荐a/b/c类会议”“ccf推荐a/b/c类期刊”列表。“ccf推荐a类会议”是计算机学科最具难度的标志,越受推崇的顶级会议论文接受率越低,发表难度越大,我们在评价体系中予以高度认可。为了简单有效地推进科研评价,我们尝试将“ccf推荐a类会议和期刊”与jcr/sci一区期刊相对应,“ccf推荐b类会议和期刊” 与jcr/sci二区期刊相对应,“ccf推荐c类期刊” 与jcr/sci三区期刊相对应。“ccf推荐c类会议”等同视为jcr/sci期刊。第三,综合衡量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基于论文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被引次数、当年指数等指标,全方位衡量其学术价值。这些举措将有效避免学术评价中“一刀切”现象。一方面使科研评价更具规范性,对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的学术价值进行合理量化;加大会议论文,尤其是计算机学科会议论文的支持力度,增加科研活动经费,资助教师与有潜力学生前往顶级会议借鉴学习,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加强国际和国内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符合计算机学科的研究规律,对后期计算机科研成果评价具有指导性作用。
另外,某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是建立在与国际、国内同行论证的基础之上,向国际一流院校看齐的自主制定考核指标。特别是计算机学科,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制定的论文标准基础上,有分类地加以适用,引导该学科与国际化接轨,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并取得显著成绩。2011年该大学计算机学科并没有a类论文,而到2017年初已录用和发表8篇,这对于一所综合性高校是长足的进步。
五、结语sci论文和顶级会议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sci侧重基础,研究比较深入,而顶级会议时间快,信息量大,对学科发展的导向作用比较明显。科研管理应结合学科的特点,重视sci期刊论文的同时,也应当重视顶级会议论文的重要性,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同时,科研部门都应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符合并推动学科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激励引导研究人员参加科学研究,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相关学科的科研评价系统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推动学科和学术科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滕颖,蒋新。对我国学术论文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1):9395.
[2]王倩。h指数及其衍生指数在评价学术会议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5):135139.
[3]尚海茹,冯长根,孙良。用学术影响力评价学术论文――兼论关于学术传承效应和长期引用的两个新指标[j].科学通报。 2016(26):28532860.
[4]梁耘。 学术论文评价工作模式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5,19(2):7880.
[5]孙君,闫雅娜。ei与科技论文收录[j].情报探索,2006(6):4748,16.
[6]任火。sci评价及其对策[j].中国出版,2002(1):4142.
[7]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8]李志河。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9]刘在洲,徐红,陈承。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标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0]刘恩允。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1):3942.
[11]彭兰,唐慧君。构建高校科研内部评价体系之思考[m].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6870.
[12]陈钢。从acm会议分析我国计算机学科近十年发展情况[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5,11(10):4251.
[13]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4]谭英。从sci反思中国的学术评价体制――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论坛综述[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5,1(2):7579.
[15]李国杰。要高度重视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6,2(5):93.
[16]梅宏。中国计算机学会《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得失谈[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5,11(7):3642.
[17]包云岗。ccf《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得大于失[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5,11(8):3842.
[18]杜伟锦。高校科研评价现状与完善途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4):6164.
[19]毛娜。浅议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8(c2):183185.
[20]曾玉清。高校科研产出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6(4):201204.
[21]杨瑞仙,梁艳平。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5(9):107110.
no.8 国际会议论文-第8篇
【关键词】pbl;校际视频会议;毕业论文研究;学习效果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019―05
一 序言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pbl)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医学教育领域,由美国的barrows首创。pbl是指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目的[1]。它强调将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来解决真实的问题,从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pbl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在培养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方面,普遍认为pbl超过“学科教学”(subject-based learning)[2]。
目前,我国有关pbl研究集中于基本理论的引入和哲学思辨层次上,而关于实践和应用创新方面的研究则很少[3]。国外有一些具体的实践报告,但是,大部分是集中在医学和工学领域上,而且普遍是基于班级内部的形式[4]。随着进入信息化时代,基于班级内部的pbl有着以下缺点被指出[5]。
第一,学习社群狭窄。基于班级内部的pbl,学习社群主要局限于班级同学,而班级各成员的思维同质性较高,学习小组总体思维层次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也就决定了最终问题凯发体育注册平台的解决方案的设计缺乏较高的创新层次。第二,学习资源的获取极为有限。基于班级内部的pbl,学习资料仅局限于课堂中现有的资料,资料的来源面狭窄,资料的数量也十分有限。第三,pbl的反馈与评价效果不佳。在已往的pbl中,教师必须扮演学科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任务咨询者等多重角色,如果教师在这几方面没有较高的能力与素质,必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评价效果方面产生影响。
为了弥补上述基于班级内部的传统pbl的缺点,我们导入视频会议系统,与其他院校共同设计和实施了以视频会议交流为平台的pbl。之所以选择视频会议作为pbl的平台,是因为视频会议可以实现跨地区(跨国)实时的面对面交流[6]。利用视频会议的这一特点,可以将学习社群和资源获取扩大到校外乃至国外,从而将有利于解决上述传统pbl的缺点。
本研究,首先分析基于视频会议的pbl的优势,然后参考pbl的一般过程,设计出基于校际视频会议的pbl实施流程,最后通过实际实施基于视频会议的pbl,考察其学习效果。
二 基于视频会议的pbl的学习设计
1 基于校际视频会议的pbl的优势分析
第一,学习群体范围广阔。通过视频会议可以与国内外其他院校交流,因此,基于视频会议交流的pbl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国内外更为广泛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伙伴可跨越地域的限制,学生可在共同学习过程中接触和了解与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完全不同的人群,从而可以拓展视野和思维。另外,由于每个地区(或国家)的每所学校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思维层次,这样在进行共同学习过程中,小组的总体智慧水平与课堂环境下的pbl的学习小组相比显然会有所提高,这对提高小组的总体创造性思维是极具帮助的。第二,资源获取途径多样,可以突破地理区域的限制,资源获取可以扩大到校外乃至国外。第三,群体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课堂环境下的pbl,教师需要扮演多重角色,而作为单个教师能力极有限,在指导学生时往往会觉得心有余力而不足。通过视频会议交流,将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师生连接起来,因此基于视频会议的pb,教师马上由单个教师扩展成一个庞大的教师群体,学生可在这个群体中选择所需要的指导教师,而学生从这一群体教师中获得的指导价值将是无法估量的。
2 学习活动的结构与流程
majumdar将基于班级内部的pbl的过程归纳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交流,自主学习,实际运用,形成评价等 [7]。而基于视频会议的pbl的活动,主要围绕视频会议交流展开。所以,其结果与流程也都区别于传统的pbl。
基于校际视频会议交流的pbl,首先由双方(或多方)共同提出一个问题。为了在有限的视频会议交流时间内,通过校际交流解决更多有针对性的问题,各方学生需要通过预先查找资料等个别学习形成基模(schema)。之后通过班级内部讨论,先解决一部分问题。等到视频会议交流时,则提出和交流那些个人以及班级内部所没能解决的问题。以此在有限的视频会议交流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还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互评,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提出如图1所示的pbl的学习活动结构及流程。
3 视频会议系统的搭建
(1)通信方式的确定。由于地区(国家)间的通信状况不同,首先要共同确定通信方式。目前,视频会议有三种通信方式。一是基于卫星传输的方式,第二是基于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的h.320协议,利用isdn回线的方式,第三是基于h.323协议,利用因特网ip地址的方式。其中,基于卫星的方式,其建设费和维护费都十分昂贵。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以及因特网的普遍接入,使得基于因特网的通讯方式保证通信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通讯费用。
(2)设备的选型。视频会议交流中,需要同时承传视频、音频、幻灯片等多种媒体信息。这些媒体信息除了需要较好的压缩编码方式之外,还需要支持国际通用标准。若需要高质量的媒体或者多方共同进行交流,则可以选用具有国际会议电视标准的系统作为基本架构,主要通过多点控制器mcu进行中心控制,参与同步教学的学校以会议电视终端的方式与mcu 相连。而对于学校领域,对于媒体质量要求不是很高的交流,从节省成本费用的角度出发,可以选用netmeeting、cuseeme等软件系统。
4 师生角色的定位
pbl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路依据,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包括基于视频会议的pbl的所有pbl过程中,学生是问题解决者和意义建构者。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作。而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最初可能感到不适应。所以,有必要对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使学生感到他们是问题的主人。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所有者和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帮助者。基于校际视频会议的pbl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联系外校,构建视频会议平台以及监控学习的进程,而不直接参与视频会议交流。
三 实施过程
为了考察基于校际视频会议交流的pbl的学习效果,我们与日本一所大学合作,围绕毕业论文的相关问题,从2007年开始连续两年实施了定期(一周一次,每年1-2个月)的基于视频会议的pbl。其目标是通过与国外同专业学生共同解决有关毕业论文的问题,从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与其他成员协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国际交流,扩展研究视野,掌握国外的专业动态和研究方法。其学习情景如图2所示。
参加者分别是东北师大硕士生11人和冈山理科大学大四学生5人。实施主要按照上一节的图1所示流程进行。
首先,由双方的教师共同搭建校际视频会议交流平台。期中,通过曾到日本留学过的人员的介绍,与日本一大学建立了合作。根据双方都接入了因特网,而有一方不具备接入mcu的专业设备的实情,选用了windows live meeting软件系统。与国外院校的视频会议交流中,除了视频会议系统之外,还要解决语言的问题。通常国际交流中使用的是英语,但是,日方学生不能用英语进行自如的对话,中方学生也更擅长用母语进行表达。为了使双方学生不受语言的障碍而专注于问题的思考和交流,交流中导入了一名翻译,翻译工作由精通汉语和日语的作者中的一人担任。这样一来,中方就可使用汉语、日方则使用日语,即双方使用各自的母语交流。
然后,由双方的学生围绕视频会议交流平台进行个别或交流学习。由于视频会议交流的时间有限(每次一个半小时),为了提高交流学习的效率,在视频会议开始之前,提前将所要交流的问题传给对方。所要交流的问题主要是毕业论文的内容、研究进展以及遇到的困难等。得知所要交流的问题之后,学生们通过个别学习,搜集有关问题的资料,进行预习和准备。关于班级讨论和校际视频会议交流,为了在校际视频会议交流时解决更多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视频会议交流之前,先进性班级讨论,即通过班级讨论先解决一部分问题,等到与国外学生视频会议交流时,则提出和讨论个别学习以及班级内部讨论所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视频会议交流中,学生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与外校学生进行实时地交流探讨,借鉴对方院校学生的智慧和方法。
最后,为提升学习效果,还进行了评价活动。双方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和评价的机会。在每一位学生的论文介绍结束之后,双方学生对发表者的论文进行评价。评价内容由“(1)选题合适吗?(2)研究方法得当吗?(3)理论依据充分吗?(4)数据充分吗?(5)课题新颖吗?(6)结构合适吗?”等6项问题组成。评价标准是“1.不恰当,2.有点不恰当,3.一般,4.比较恰当,5. 十分恰当”等五个等级。
四 学习效果
为了调查基于视频会议的pbl的学习效果,每一年都在学习前后,对双方学生的相关能力和意识变化进行了调查。要求学生将个人的能力和意识,用九段评价法进行评价。问卷项目主要参考宫地(2007)[8]所开发的30项21世纪大学生必备能力和意识方面的问题,以及13项有关毕业论文方面的问题组成。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因此,选用wilcoxon法,分别对两国学生的43个项目的学习前和学习后的评定值进行了统计分析。
1 对两校学生的学习效果检验
对中日两国学生的2007年度学习效果进行wilcoxon检验的结果如表1、表2所示。全部43项问题的平均分别在1%水平和5%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说,通过基于校际视频会议交流的pbl,两国学生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了。
2 对两年的学习效果比较
通过2007年的学习效果调查,发现两国学生的发表能力都比较弱。为此,2008年的实践中,交流的前半部分,要求将毕业论文的有关问题用word文稿进行整理和介绍,后半部分的交流中用power point作成课件再次进行说明介绍,以此增加了发表的机会。同时还导入对发表的评价活动,要求学生们对他人的发表活动进行评价。其评价项目由“(1)发表容易听懂吗?(2)能脱稿进行发表吗?(3)ppt的颜色合适吗?(4)ppt的文字大小合适吗?(5)时间分配合理吗?(6)声音大小合适吗?(7)对提问回答的好吗?”等7项问题组成。评价标准是“1.不恰当,2.有点不恰当,3.一般,4.比较恰当,5.十分恰当”等五个等级。实践结果,关于表3、表4所示的项目,2008年的变化量(即能力和意识的提高程度),要显著高于2007年的变化量。
五 总结
本研究明确传统的基于班级内部的pbl的缺点,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的跨地区(跨国)实时面对面交流的特点,率先迈进pbl研究的新阶段,实施了基于校际视频会议交流的pbl。
在连续两年的实践中,每年都通过学习前后的能力和意识调查,详细考察了其学习结果。通过表1-表2得知,基于校际视频会议的pbl可以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和意识。另外,在基于校际视频会议的pbl,可以根据各方共同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第二节所述的校际视频会议交流的优势,设计学习活动。如2008年的实践中,为强化学生的发表能力,特增加了发表机会以及对发表的评价等学习活动。其效果如表3-表4所示。
本次实践是由两所学校围绕毕业论文的相关问题,实施了基于视频会议的pbl。之所以将毕业论文作为主题,是因为毕业论文是学生在专业领域所要遇到的实际存在的非结构化的问题,这符合pbl理论的现实性问题和非良构性问题的要求。今后,将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出其他符合要求的问题,尝试多所学校(三所以上)共同参与的基于视频会议的pbl。
参考文献
[1] bligh j.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 introduction[j]. post-graduate medial journal,1995,71:323-326.
[2] 马红亮。pbl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3, 13(5):30-33.
[3] 肖晓飞,贾颖。我国pbl教育应用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a].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76-78.
[4] 井上明。problem based learningによる情リテラシ教育[j].同志社政策科学研究,2005,36(12):62-67.
[5] 陈宁,张庆林。基于问题学习的实施及对教师的挑战[j].基础教育研究,2006,21(1):27-29.
[6] 王以宁,宫地功,李在荣。基于母语和视频会议促进学生发展的国际交流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 143-146.
no.9 国际会议论文-第9篇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2号字,黑体)
(以下为3号字,黑体)
项目名称:
首席科学家:
依托单位:
参加单位:
电话传真:
电子信箱:
研究所(盖章)
年月日
表1重要方向项目信息一览表
项目名称及编号:
项目负责人:
年度经费资助(含计划局匹配)
20__年
20__年
20__年
项目
课题名称
经费
负责人
承担单位
得分
课题1:
课题2:
课题3:
课题4:
课题。
研究所对本项目的验收意见:
研究所所长(签字)(研究所盖章)
年月日
表2
课题验收打分统计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得分情况
目标完成
取得成果
发展态势
与项目联系度
人才培养
管理与经费
平均分
请按下列编写提纲及说明填写项目:(小4号字,仿宋)
项目执行情况评价
根据委托书或合同书的要求,项目的总体目标与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项目取得的成果与项目总体目标的关联程度。
简述项目所取得的实质性成果(限五项,a4纸一页,成果详细介绍填写在主要成果简介部分)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国内外合作和学术交流情况
争取到与本项目相关的其他项目情况(包括攻关,863,973,基金,横向任务等)
本项目取得成果的获奖情况(获得部级,部委级科技奖励及其它荣誉奖)
经费使用情况(含计划局匹配经费)
组织管理工作(项目主持人在项目实施,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之处和建议,项目主持人对项目实施管理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下一步工作设想
表3
财务决算表
项目名称,编号
依托单位
收入
支出
经费
金额(万元)
科目
金额(万元)
20__年度
20__年度
20__年度
资环局经费
万元
科研业务费
实验材料费
仪器设备费
(包括研制费)
实验室改装费
(包括土建费)
计划局经费
万元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管理费
劳务费
其它
合计:
合计
结余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签名):
项目承担单位财务负责人(签名):
主要成果简介
(不超过5项,每项1500字,仿宋,小4号字)
内容(基础研究项目)
强调创新性和国际水平,重点是研究成果在学术上有无新的突破或发展,与当前国际,国内水平相比所处的地位;
一,成果内容简介,研究水平,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科学价值
三,进一步研究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分析
项目主持人(签名)
年月日
内容(基础性工作项目)
强调科学数据监测,观测,集成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
一,成果内容简介,研究水平和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
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科学价值
三,实用性及潜在应用价值
项目主持人(签字)
年月日
内容(应用发展研究项目)
应用研究项目:着重评价研究成果在科学技术上有无新的突破或发展,尤其是否属于我国创新的知识产权,以及对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一,成果内容简介,研究水平,关键技术,技术经济指标
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
三,成果产业化,扩大规模的可行性
项目主持人(签字)
年月日
表4发表论著(含会议论文,咨询报告)一览表
项目名称:
序号
论著名称(含会议论文,咨询报告)
第几
标注
作者
刊物,出版社,会议
年,卷,期,页
收录情况
sci,并注明if
ei
cscd
其它
注:只统计受本项目资助的论著,咨询报告请附有关部门的意见或省部级以上领导的批示。
表5专利状况一览表
项目名称:
专利状况(注明专利种类)
已申请专利名称
已授权专利名称
注:请将发明专利的相关证明材料以附件的形式附在后的论著合订本(附件2)中。
表6重要方向项目目标完成对照表
项目名称:
项目任务书设计目标
项目完成情况
任务书设计总体目标和定性,定量考核指标
预期(篇),论著(部或章节),申请专利(项)
完成的受本项目资助,与项目研究内容相符的实际(篇),论著(部或章节),申请专利(项)
国内刊物
国际刊物
国内刊物
国际刊物
sci
ei
cscd
sci
ei
cscd
国际会议论文
国内会议论文
国际会议论文
国内会议论文
出版专著
咨询报告
出版专著
咨询报告
申请专利
受理专利
申请专利
受权专利
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
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
固定人员
流动人员
固定人员
流动人员
培养博士生
培养硕士生
培养博士生
培养硕士生
注:发表文章统计:第一标注计1篇,第二标注计0.5篇;第三标注计0.3篇。
附件1,重要方向项目论著合订本格式
将5篇最重要的发表论著(含会议论文,咨询报 告)的全文及其它论著的凯发体育注册平台首页和标注页的复印件装订成册,并附查询目录。已出版的专著不需装订。
附件2重要方向项目验收意见(草稿)
项目名称:
评审意见:
评审委员会主任签字
no.10 国际会议论文-第10篇
本届大会得到了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同。中国作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秉承“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理念,对不同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尊重,必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依存和兼收并蓄。我们希冀本次大会总结和阐释民族、民间和地方性知识,以探索更为健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的根本需求和发展的内在含义,更深入地探讨在保障生态安全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发展路径的选择,更积极地发挥人类学、民族学在构建人文与自然和谐的世界方面的重大作用。
本届大会日程安排包括开、闭幕式,主旨发言,分机构会议,专题会议,学者论坛,影视及各类展映、展览,学术考察等,其中专题会议是本次世界大会的主体内容。大会还将借助云南省丰富的民族民俗资源,组织与会的数千名学者进行学术考察,考察地点既有民族博物馆,也有原生态民族乡村。此外,大会还将展映24部由学者提供的人类学影视片,举办若干场影视人类学学术专题会议,会议进程间隙将安排有精彩演出和其他文化活动。
体育人类学专题会议,在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胡小明教授领衔的学术研究团队的策划下,于2007年初着手申请专题会议,2007年6月“体育人类学的国际视野”与“发展中的中国体育人类学”两个专题会议获大会组委会确认并着手征集专题会议论文。“体育人类学的国际视野”专题,主要是对体育人类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关注体育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探讨各种身体运动文化在世界范围的起源、进化、发展、传播和变异,在人类整个文化制度中的功能以及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等。“发展中的中国体育人类学”专题,关注体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建设及研究成果,全球化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下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问题,同质化与多样性对民族体育的影响,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生态体育与休闲娱乐等。为推动体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开发西部文化资源中的应用,胡教授近期率青年研究人员与贵州民族学院教师组成苗族独木龙舟联合考察队,前往黔东南进行田野调查工作,为专题会的学术交流提供最新鲜的实证材料。
截至2009年4月,体育人类学专题会议筹备组先后两次征集与会代表论文,共收到日本、韩国、爱尔兰、中国的70余位学者提交的论文议题与摘要。论文经认真评选,并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审核,确定本次体育人类学专题会议将邀请正式代表30人、非正式代表10人参加。根据大会组委会安排,体育人类学专题会议将于7月27日参加会议开幕式及主旨报告,28~29日将安排参观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与博物馆。与会学者还将商讨筹建东亚体育人类学研究会等事宜。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georgia southwestern state university,gsw)校长、世界第一部体育人类学专著(the anthropology of sport an introduction,1985)的作者肯达尔•布兰查德教授(pro. kendall blanchard),得悉体育人类学专题会议即将召开的消息后,欣然发来贺信。
专题会议相关信息可登陆本届大会网站(省略)与体育在线论坛“体育人类学专题会议”板块()查询。会后,我们将选择优秀的学术成果,出版会议论文选集。相信本次世界体育人类学专题会议,定将在加强东亚体育人类学学界的联系,促进世界体育文化交流,推动体育人类学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等方面作出贡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